萧寒教授双手轻颤,抚摸着那本厚重的史料汇编。在他面前,一份即将提交给国家历史研究院的报告草稿正散发着油墨的清香。
“这真的是我想要的结果吗?“他喃喃自语。窗外的梧桐树婆娑作响,仿佛在向这位年近六旬的历史学家诉说着什么。
“老师,您看起来有心事。“助手小张推门而入,手里端着一杯热茶。
萧寒抬起头,目光中闪烁着困扰与坚定的交织:“小张,你说,作为一个历史研究者,我们的使命是什么?”
“当然是还原历史真相。“小张不假思索地回答。
“即便这个真相可能会颠覆许多人的认知,甚至影响到某些人的利益?”
小张沉默了片刻,“老师,是关于徐将军的研究吗?”
萧寒点点头。经过三年的潜心研究,他发现了一些足以改写二十世纪某段历史的关键证据。这些发现将动摇许多既定的历史结论,也会影响到一些重要人物的历史评价。
“我昨晚接到了电话,“萧寒叹息道,“他们希望我能’调整’一下研究结论。”
“那您打算怎么做?”
萧寒站起身,走到窗前。远处的城市轮廓在晨雾中若隐若现,恍如历史的帷幕:“真相就像这晨光,或许刺眼,但终将驱散黑暗。一个民族只有直面历史,才能真正走向未来。”
他转身走回书桌,从抽屉里取出一枚老旧的徽章:“这是我的导师临终前给我的。他说,‘治史如治心,直则通,曲则塞。’”
小张看着老师坚定的眼神,突然明白了什么。
第二天,萧寒将完整的研究报告提交给了历史研究院。尽管承受了不少压力,但他的学术操守赢得了学界的普遍尊重。更重要的是,这份报告促成了历史研究方法的改革,为后来的历史研究工作开创了新的范式。
多年后,当年轻的历史学者翻阅这段往事时,都会被萧寒教授的选择所感动。因为他们明白,唯有秉持真实,方能致远。历史的天平,终将为真相而倾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