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第一次见到那个害羞的旅人时,他正蹲在火车站的角落里,用颤抖的手指抚摸着一块斑驳的砖墙。那是个深秋的午后,空气中漂浮着淡淡的桂花香。
“这儿曾经是我家的门槛。“他轻声对我说,声音细若蚊呐。
我愣住了。这里分明是建于五十年代的火车站,可他的眼神却穿透了时光,仿佛看到了另一个世界。
“我十五岁那年离开这里,“他继续说,“那时候战争刚结束,人们还在清理着断壁残垣。我不敢看父母的眼睛,就这样悄悄地走了。”
奇怪的是,当他说话时,周围的空气开始扭曲,模糊,如同水中的倒影。我看见砖墙慢慢变成了一座土坯房,门前有棵老槐树,树下站着一对愁容满面的老人。
“您是说…这是1945年的事?“我惊讶地问。
他点点头,脸上浮现出一丝苦笑:“我一直在旅行,不敢回来。每到一个地方,我都会躲在人群的边缘,看着别人的团圆。”
火车站的喇叭突然响起,打断了我们的谈话。我转头看了一眼进站的列车,再回过头时,却发现身边的老人不见了。只见地上留下一张泛黄的火车票,票面上印着1945年的日期。
这时一阵风吹来,卷起了地上的落叶。我仿佛听见远处传来一声叹息:“有时候,最长的旅程不是空间的距离,而是跨越自己内心的一步。”
多年后,每当我路过这个火车站,总会想起那个害羞的旅人。我时常想,也许他终其一生都在寻找回家的勇气,而那个他最终未能跨越的门槛,或许早已深深刻在了他的心里。
火车站的砖墙依然斑驳,每到深秋,总有桂花香随风飘来。我常常觉得,在某个寂静的午后,那个害羞的旅人或许还在这里,永远地徘徊在归途与离别之间。